时间: 2025-05-01 17:0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3:27
词汇“清问”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探讨。
“清问”字面意思是指清晰、明确地提问或询问。它强调提问的明确性和清晰性,避免模糊和歧义。
由于“清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提问的方式非常清晰和有条理。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明确地问”或“清晰地问”。
由于“清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较少。它可能是由“清”和“问”两个字组合而成,强调提问的清晰性。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清问”可能被用来强调沟通的清晰性和有效性。在教育和商务领域,清晰明确的提问被认为是有效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问”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因为它强调了沟通的清晰性和效率。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专业、严谨和高效的沟通方式。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听到一位演讲者清问了几个关键问题,这些问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研究内容。
在诗歌中,我可以尝试这样使用:
在清晨的阳光下,
我清问着未来的模样,
每一个字句,
都是对未知的探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会议室中清晰地提问,周围的人都在认真倾听。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而清晰的音乐,来强调提问的清晰性。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强调提问清晰性的概念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使用“clearly ask”或“ask with clarity”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通过对“清问”的分析,我认识到清晰明确的提问在沟通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学术、商务还是日常生活中,清晰地表达问题都能提高沟通的效率和质量。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醒我们在提问时要尽量清晰和明确。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问,讯也。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 、 《周礼·大宗伯》-时聘曰问。 、 《仪礼·聘礼》-小聘曰问。 、 《论语》-问人于他邦。 、 《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 《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列子·汤问》-问其故。 、 《后汉书·列女传》-跪问其故。 、 《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康肃问曰。 、 《左传·庄公八年》-公问不至。
【组词】
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 问信、 问官答花、 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 问岁、 问禁、 问遂、 问对、 问知、 问俗、 问卦、 问经、 问龟、 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