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3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33:42
“廪人”一词源自古代汉语,主要指负责管理仓库、粮食分配的官员。在古代**,廪人是政府机构中的重要职位,负责确保粮食的储存和分配,以维持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
在文学作品中,“廪人”可能被用来描绘古代社会的官僚体系或特定的历史**。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领域,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廪人”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廪”指仓库或储存的粮食,“人”指人或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古代**,粮食是国家稳定的关键,因此廪人的角色非常重要。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在现代,虽然廪人这一职位已不存在,但其背后的管理理念和责任感仍然值得借鉴。
提到“廪人”,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官僚体系、粮食危机和政府的责任。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历史感和责任感。
在现代生活中,虽然我们不再有廪人这一职位,但在管理资源、确保供应链稳定等方面,我们仍然需要像廪人那样负责任和高效的管理者。
在诗歌中,可以将“廪人”作为象征,代表责任和秩序:
在古老的城墙下,廪人守护着粮食的秘密,
每一粒米,都是对未来的承诺。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的廪人在仓库中忙碌,周围是堆积如山的粮食,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古代音乐的节奏,给人一种历史和秩序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有类似的职位负责粮食管理,但其名称和具体职责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古罗马,类似的职位可能被称为“granarius”。
“廪人”这个词虽然古老,但它提醒我们管理资源和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像廪人那样负责任和高效的管理者。这个词在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1.
【廪】
(会意兼象形。从人回,象屋形,中有户牖。又作“廪”。“廪”是俗字。本义:米仓)。
同本义。
【引证】
《诗·周颂·丰年》-亦有高廪。 、 《周礼·廪人》注-盛米曰廩。 、 《荀子·荣辱》。注:“圆曰囷,方曰廪。”-余刀布,有囷廪。 、 《公羊传·桓公十四年》-御廪者,粢盛委之所藏也。 、 《汉书·五行志》-御廪,夫人八妾所舂米,藏以奉宗庙也。 、 《荀子·富国》注-谷藏曰仓,米藏曰廪。 、 《孟子·万章上》-父母使舜完廪。 、 贾谊《论积贮疏》-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组词】
廪囷、 廪粟、 廪庚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