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4:22
“有根有底”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事物有坚实的基础和深厚的背景。基本含义是指某事物或情况不仅表面存在,而且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或基础,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稳固、可靠或情况真实、可信。
“有根有底”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于对事物基础和背景的直观理解。在古代汉语中,“根”和“底”分别指植物的根部和物体的底部,引申为事物的根本和基础。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强调事物的稳固性和真实性。
在文化中,“有根有底”强调的是事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与人重视基础和传统的价值观相吻合。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评价一个人的言行是否可信,反映了社会对诚信和真实性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可靠的情感反应。联想上,它让人想到坚实的基础和深厚的背景,如同大树的根系深深扎入土壤,给人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有根有底”来评价一个人的建议或计划是否值得信赖。例如,在工作中,当同事提出一个项目计划时,我会考虑这个计划是否有根有底,是否经过了充分的调研和准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如同古树有根有底,岁月沉淀,枝繁叶茂。”
视觉上,“有根有底”让人联想到一棵大树深深扎根于土壤中的画面,稳固而有力。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沉稳有力的声音,如同老者在讲述一个有根有底的故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ell-founded”或“grounded”,都强调事物的坚实基础和合理性。
“有根有底”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它不仅强调了事物的稳固性和真实性,还反映了*人重视基础和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为了证明他说的这些话有根有底,他又跟我翻起石山柏的历史。
1. 【有】
2.
【根】
(形声。从木,艮(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引证】
《说文》-根,木株也。 、 《说文通训定声》-蔓根为根,直根为柢。 、 《韩非子·解老》-根深,则视久。 、 《老子》-是谓深根、固柢。 、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组词】
根荄、 根茇、 根柢、 根垓
3. 【有】
4.
【底】
(形声。从广(yǎn),氐(dǐ)声。本义:止住;停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底,止居也。 、 《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壅蔽湫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