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1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19:34
奋起:字面意思是指振作起来,鼓起勇气或力量,通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以克服障碍或达成目标。
“奋起”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奋”和“起”两个字组成。“奋”原指鸟类振翅,引申为努力、奋发;“起”则有起身、开始之意。两者结合,形成了表示积极行动的词汇。
在**文化中,“奋起”常与民族复兴、个人奋斗等主题相关,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社会背景中,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积极进取。
“奋起”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和鼓舞的,它让人联想到勇气、决心和力量。这种情感反应可以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坚定。
在个人经历中,“奋起”可能与某次重要的考试、工作挑战或个人目标相关。例如,在准备高考时,我奋起学*,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黎明的曙光中奋起,/ 我们的心随着希望跳动。/ 跨越障碍,追逐梦想,/ 奋起的脚步,永不停息。”
1.
【奋】
(会意。金文字形,中间是“隹”(鸟);外面象鸟振翅欲飞之势;下面是“田”,表示空旷的田野。本义:鸟类振羽展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奮,翚也。 、 张衡《西京赋》-奋隼归凫。 、 《淮南子·原道》-羽翼奋也。 、 《尔雅·释鸟》-雉绝有力奋,鸡绝有力奋。 、 《诗·邶风·柏舟》-不能奋飞。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 《聊斋志异·促织》-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
【组词】
奋翅、 奋翼、 奋翔、 奋鳞、 奋翮
2.
【起】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起,能立也。 、 《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起。 、 《诗·小雅·沔水》-载起载行。 、 《礼记·曲礼》-请业则起。 、 《墨子·公输》-子墨子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