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5:35
烟灶: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厨房中用于烹饪的炉灶,特别是在农村或传统家庭中,使用柴火或煤炭作为燃料的炉灶。烟灶的特点是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因此得名。
烟灶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烟”和“灶”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烟雾和烹饪的炉灶。在古代,由于燃料和技术限制,炉灶普遍会产生大量烟雾,因此这种命名方式反映了其基本特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烟灶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常常与家庭、温暖和传统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在一些地区,烟灶还被视为家庭财富和繁荣的象征。
烟灶这个词往往能唤起一种温馨和怀旧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家庭团聚、传统节日和乡村生活的美好时光。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烟灶是外婆家厨房的中心,每当冬日里围坐在烟灶旁取暖,总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浓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烟灶”:
烟灶旁的岁月, 柴火噼啪作响, 温暖了冬日的寒窗, 也温暖了我的心房。
想象一下,一个古老的厨房里,烟灶上冒着袅袅炊烟,柴火在灶膛中燃烧,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这种场景往往能唤起一种宁静和满足的视觉与听觉体验。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烹饪设备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使用方式。例如,在印度,传统的烹饪设备称为“chulha”,也是一种使用柴火或煤炭的炉灶。
烟灶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
1.
【烟】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同本义。
【引证】
陆机《连珠》-火壮则煙微。 、 《后汉书·蔡邕传》-煙炎之毁熸。 、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明·刘基《卖柑者言》-烟扑口鼻。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烟炎张天。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烟焰雾雨。 、 唐·杜牧《阿房宫赋》-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
【组词】
烟火邻居、 烟扛扛、 烟爨、 烟蓬、 烟祀、 烟尘、 烟井、 烟火、 烟焰、 夕烟、 风烟、 油烟;炊烟
2.
【灶】
(会意。从火从土。繁体从穴,鼀(cù)声。本义:用砖石等砌成,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灶,炊穴也。 、 《白虎通·五祀》-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 、 《汉书·五行志》-灶烟阳。 、 《礼记·郊特牲》-灶者,老妇之祭也。 、 陶渊明《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组词】
灶床脚、 锅灶;行军灶;灶妄、 灶下养、 灶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