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5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6:18
奋袂攘襟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挥动袖子,整理衣襟,形容人振奋精神,准备行动的样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振作精神,积极应对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奋袂攘襟 常用来描绘英雄人物或领袖在关键时刻的决断和行动,如历史小说或战争题材的作品。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演讲中,它可以用来增强语气和表达决心。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个人或团队在面对挑战时的积极心态和行动准备。
同义词:振臂高呼、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反义词:畏首畏尾、踌躇不前、犹豫不决
奋袂攘襟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奋袂而起,攘襟而前。”原意是指挥动袖子,整理衣襟,准备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人振奋精神,准备行动的样子。
在传统文化中,奋袂攘襟** 常常与英雄气概和决心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行动。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振奋的。它让我联想到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和决心,以及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重要的面试前感到紧张和不安。我告诉自己要奋袂攘襟,保持冷静和自信,最终成功地完成了面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面对风暴,我奋袂攘襟,
心中火焰,不灭不息。
视觉上,奋袂攘襟 让我联想到一个人挥动袖子,整理衣襟的动作,这个动作充满了力量和决心。听觉上,这个成语可能与鼓舞人心的音乐或演讲声音联系在一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roll up one's sleeves",意思是准备开始工作或面对挑战。这个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也很常见,用来形容人准备行动的样子。
奋袂攘襟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用来形容人在面对挑战时的积极态度和行动准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应用,能够增强语气和表达决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传达积极和振奋的情感。
辍食弃餐,奋袂攘祍,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
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怒目切齿。
1.
【奋】
(会意。金文字形,中间是“隹”(鸟);外面象鸟振翅欲飞之势;下面是“田”,表示空旷的田野。本义:鸟类振羽展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奮,翚也。 、 张衡《西京赋》-奋隼归凫。 、 《淮南子·原道》-羽翼奋也。 、 《尔雅·释鸟》-雉绝有力奋,鸡绝有力奋。 、 《诗·邶风·柏舟》-不能奋飞。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 《聊斋志异·促织》-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
【组词】
奋翅、 奋翼、 奋翔、 奋鳞、 奋翮
2.
【袂】
(形声。从衣,夬(guài)声。本义:衣袖) 同本义。
【引证】
《楚辞·九歌湘夫人》-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攘袂群起。
【组词】
袂接肩摩、 袂云汗雨、 袂裾
3.
【攘】
(形声。从手,襄(xiāng)声。本义:推让,退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攘,推也。 、 《礼记·曲礼上》-左右攘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小子何敢攘焉。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随流而攘。 、 《汉书·礼乐志》-盛揖攘之容。 、 《汉书·艺文志》-合于尧之克攘。
4.
【襟】
(形声。从衣,禁声。本义:古代指衣的交领)。
同本义。后指衣的前幅。
【引证】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泣下沾襟。
【组词】
襟袂、 襟带、 襟卫、 襟子、 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