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9 18:0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9 18:08:00
浃背汗流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汗水从背部流下,形容非常劳累或紧张到极点。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在极度劳累或紧张时的状态,强调的是身体上的疲惫和心理上的压力。
在文学作品中,浃背汗流 常被用来描绘人物在艰难环境下的努力或挑战,如在战争、劳动或竞技场景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让人感到极度紧张或劳累的情况,比如考试、面试或工作压力。在专业领域,如体育或军事,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高强度的训练或任务。
同义词:汗流浃背、汗如雨下、汗流满面 反义词: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浃背汗流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人们对身体状态的描述。在古代文学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没有发生太大的语义变化。
在文化中,浃背汗流 常常与勤劳、努力和奋斗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对于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的价值观念。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劳累感和紧张感。它让我联想到在极端环境下坚持不懈的人们,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毅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长跑比赛中体验到浃背汗流的感觉。那是一次半程马拉松,比赛结束后,我感到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但同时也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烈日下,汗水如雨,
浃背汗流,不屈的意志。
每一步,都是对自我的挑战,
终点线,是荣耀的证明。
视觉上,浃背汗流 让我联想到汗水在阳光下闪烁的画面,听觉上则是汗水滴落在地面的声音,这些都增强了劳累和努力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weating buckets" 或 "dripping with swea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劳累和紧张的感觉。
浃背汗流 这个成语在描述人的劳累和紧张状态时非常生动和形象。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反映了*人对于勤劳和努力的价值观念。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并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意境。
当其方成的时候,总觉得满腔高兴,及到过了两日,自家反复读读看时,又不禁浃背汗流了。
郭沫若《文艺论集·论诗三札》:“当其方成的时候,总觉得满腔高兴,及到过了两日,自家反复读读看时,又不禁~了。”
1.
【浃】
(形声。从水,夹声。本义:湿透)。
同本义。
【引证】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汗出浃背。
【组词】
汗流浃背;浃髓沦肌,浃髓沧肤,浃沦肌髓
2.
【背】
(形声。从肉,北声。本义:脊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背,脊也。 、 《素问·脉要精微论》-背者,胸中之府。 、 《史记·梁孝王世家》-牛足出背上。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 明·魏学洢《核舟记》-左手抚鲁直背。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不呼则杖其背。
【组词】
芒刺在背;背袋、 背花、 背子
3.
【汗】
(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
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引证】
《说文》-汗,身液也。 、 《素问·评热病论》-汗者,精气也。 、 《宣明五气篇》-五藏化液心为汗。 、 《汉书·刘向传》-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 、 《释名·释衣服》-汗衣,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汗出浃背。
【组词】
汗巾、 汗血、 汗汪汪、 汗星、 汗迹
4.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