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1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8:20
词汇“均浃”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可能的含义和结构对其进行分析。
“均浃”由两个字组成:
结合这两个字,“均浃”可能意味着均匀渗透或全面平衡。
由于“均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文或特定专业领域(如农业、水利)中,可能用于描述水分均匀渗透土壤或某种平衡状态。
“均”和“浃”都有古代汉语的根源。随着语言的发展,“浃”的使用频率降低,导致“均浃”这一组合在现代汉语中变得不常见。
在古代农业社会,均匀的水分和养分分配对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因此“均浃”可能在描述这些技术细节时被使用。
由于“均浃”涉及均匀和平衡的概念,它可能给人带来稳定和和谐的情感联想。
在现代生活中,“均浃”可能用于描述任何需要均匀分布的场合,如涂料、化妆品的均匀涂抹。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均浃”来描述自然界的和谐,如“春雨均浃,万物复苏”。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均匀湿润的土地;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平稳和谐的旋律。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均匀和平衡的概念是普遍的。
“均浃”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体现了汉语丰富的表达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学习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深度。
1.
【均】
(形声。从土,匀声。“匀”亦兼表字义。合起来指土地分配均平。本义:均匀;公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均,平也。 、 《周礼·小司徒》-乃均土地。 、 《周礼·序官·均人》-土均。 、 《诗·小雅·北山》-大夫不均。 、 《论语·季氏》-而患不均。 、 、 诸葛亮《出师表》-性行淑均。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霜露所均。 、 清·方苞《狱中杂记》-有无不均。
【组词】
均壹、 均浃、 均人、 均徧、 均辨、 均平、 均遍、 均种
2.
【浃】
(形声。从水,夹声。本义:湿透)。
同本义。
【引证】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汗出浃背。
【组词】
汗流浃背;浃髓沦肌,浃髓沧肤,浃沦肌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