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5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59:48
“书背”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书籍的背面,即书籍装订后形成的垂直边缘部分,通常印有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等信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可以指书籍的脊背部分,即连接封面和封底的部分。
在文学中,“书背”可能被用来象征知识、历史或故事的延续。在口语中,它可能仅仅是一个描述书籍物理特征的词汇。在专业领域,如出版和图书馆学,“书背”是一个重要的术语,涉及到书籍的装订、设计和存储。
“书背”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自书籍出现以来就存在。随着印刷技术和装订方法的发展,书背的设计和功能也在不断演变。
在某些文化中,书背的设计被视为书籍美学的一部分,反映了出版商的品牌形象和作者的风格。在社会背景中,书背也是书籍识别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对于爱书人来说,书背可能唤起对阅读的温馨记忆和对知识的渴望。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图书馆的宁静氛围和书架上整齐排列的书籍。
在我的生活中,书背是我在图书馆寻找特定书籍时的导航标志。每当我看到熟悉的书背,就能迅速找到我想要阅读的书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书背”:
书背上的字迹, 是岁月的痕迹, 每一页翻过, 都是时间的诗。
书背可能让人联想到翻书的沙沙声,以及图书馆中书籍排列的整齐景象。视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一系列色彩斑斓的书脊,构成一幅知识的画卷。
在英语中,“书背”可以对应为“book spine”,在不同的文化中,书背的设计和功能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是相通的。
“书背”这个词汇虽然简单,但在描述书籍的物理特征和象征意义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书籍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书籍文化和社会功能的一个缩影。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书背”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书籍及其在文化中的地位。
1.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
2.
【背】
(形声。从肉,北声。本义:脊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背,脊也。 、 《素问·脉要精微论》-背者,胸中之府。 、 《史记·梁孝王世家》-牛足出背上。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 明·魏学洢《核舟记》-左手抚鲁直背。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不呼则杖其背。
【组词】
芒刺在背;背袋、 背花、 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