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3:32
词汇“五至”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特定领域或方言中的术语,或者是某个特定语境下的表达。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定义,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可能会受到限制。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由于“五至”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我们无法提供一个明确的基本定义。它可能是指某个范围内的五个到达点,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中的术语。
由于缺乏明确的定义,我们无法讨论“五至”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它可能出现在特定的文学作品、口语表达或专业领域中,但没有广泛的应用记录。
由于“五至”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我们无法提供多个例句来展示其不同用法。
由于“五至”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我们无法列出与其相关的同义词和反义词。
由于“五至”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我们无法探讨其词源和历史演变。
由于“五至”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我们无法分析其在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
由于“五至”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我们无法讨论它带给人的情感反应或联想。
由于“五至”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我们无法分享与该词汇相关的个人经历或故事。
由于“五至”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我们无法尝试将其融入到诗歌、故事或其他创作中。
由于“五至”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我们无法结合图片、音乐或视频探讨其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由于“五至”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我们无法比较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
由于“五至”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我们无法总结对该词汇的理解,也无法反思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由于“五至”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我们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如果“五至”是一个特定领域或方言中的术语,建议查阅相关领域的专业资料或咨询该领域的专家以获取更多信息。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至】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引证】
《说文》-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 《论语》-凤鸟不至。 、 《字林》-至,到也。 、 《广韵》-至,到也。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东山》-我征聿至。 、 《墨子·辞过》-远道不至。 、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论语·微子》-至则行矣。 、 唐·柳宗元《三戒》-至则无可用。 、 汉·王粲《登楼赋》-风雨骤至。 、 《老子·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武帝时,至代相。 、 宋·文天祥《后序》-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富者不能至。 、 《聊斋志异·狼三则》-前狼又至。 、 清·洪亮吉《治平篇》-至子之世。
【组词】
至旦、 水流至足;至竟、 至止、 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 至乎、 至至、 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