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3:25
居丧:指在亲人去世后,按照传统*俗或法律规定,在家中进行一段时间的哀悼和守丧。这个词汇通常涉及到一系列的仪式和行为,如穿着丧服、不参加娱乐活动、避免社交等。
居丧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居”意为居住,“丧”指丧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居丧的具体仪式和时长可能有所不同。
在**传统文化中,居丧是一种重要的礼仪,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它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规范,影响着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居丧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悲伤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失去亲人的痛苦,以及在悲伤中寻找慰藉的过程。
在个人生活中,居丧可能是一次深刻的体验,它让人反思生命的意义和家庭的价值。例如,在亲人去世后,遵守居丧的*俗可以帮助个人和家庭成员共同度过难关。
在诗歌中,居丧可以被用来表达深沉的哀思:
白花点缀着寂静的厅堂,
居丧的心,在时光中缓缓流淌。
逝去的亲人,如梦一场,
留下的,是心中无尽的伤。
居丧往往与黑白照片、哀乐和沉默的氛围联系在一起。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庄重和悲伤的气氛。
在不同文化中,居丧的表现形式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丧礼和哀悼的方式可能更加个人化和开放,而在东方文化中,居丧可能更加注重家庭和社会的集体哀悼。
居丧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丧葬文化的传统,也体现了人类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居丧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化差异,丰富我们的情感表达。
1.
【居】
(象形。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
同本义 同: 踞
【引证】
《说文》-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 、 《史记》-不宜居见长者。 、 《左传》-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
2.
【丧】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喪,亡也。 、 《易·坤》。马注:“失也。”-东北丧朋。 、 《诗·大雅·皇矣》-受禄无丧。 、 《礼记·檀弓》-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 、 《国语·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 、 《孟子·告子上》-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韩非子·五蠹》-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组词】
丧明、 丧检、 丧履、 丧精、 丧心、 丧志、 丧律、 丧师、 丧师辱国、 丧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