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9:48
词汇“斫路”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斫路”字面意思是用斧头或其他工具开辟道路。其中,“斫”指的是用斧头砍,而“路”则是指道路。因此,“斫路”可以理解为开辟或修建道路的过程。
由于“斫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提到用斧头开辟山林中的道路,但这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见。
“斫”字在古代汉语中常用,表示用斧头砍或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下降,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开路”或“修建道路”等表达方式。
在古代,斫路是人类开拓自然、建立交通网络的重要活动。它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对社会联系的追求。
提到“斫路”,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艰辛劳作和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带来一种坚韧和开拓的情感反应。
在现代生活中,“斫路”这个词汇很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考古或古代生活方式时,可能会提及。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斫路”来象征开拓精神和克服困难:
在荒芜的山岭间,
我们斫路前行,
每一斧都是希望的火花,
照亮前行的方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古代劳动者在山林中用斧头开辟道路的场景,带来一种原始而有力的视觉冲击。
在不同文化中,开辟道路的概念是普遍的,但具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会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可能会使用“blaze a trail”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斫路”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古代人类开拓自然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深度和文化背景。
1.
【斫】
(形声。从斤,石声。斤,斧属。本义:斧刃)。
同本义。
【引证】
《墨子》-斧以金为斫。
2.
【路】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路,道也。 、 《尔雅》-路,途也。 、 《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诗·郑风·遵大路》-遵彼大路兮。 、 《易·说卦》-艮为径路。 、 陶潜《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组词】
路奠、 路赆、 路引、 路歧、 路次、 路村、 路票、 路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