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1:50
大匠不斫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伟大的工匠不亲自砍削”。这个成语用来比喻真正的高手或大师在处理事情时,往往不亲自去做那些琐碎的工作,而是通过指导和策略来达到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大匠不斫 常用来形容那些智慧超群、策略高明的人物,他们通过智慧而非体力来解决问题。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赞扬某人的领导能力或策略思维。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军事策略中,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领导者的角色和策略的重要性。
大匠不斫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原意是指伟大的工匠不会因为拙劣的工人而改变或废弃既定的标准和规则。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含义,强调领导和策略的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中,大匠不斫 体现了对智慧和策略的尊重,强调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这种思想在的历史和现代社会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在政治、军事和商业领域。
这个成语给人以智慧和策略的联想,让人想到那些能够通过智慧和策略解决问题的人物。它激发人们对策略思维和领导能力的尊重和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总是通过引导而非直接教导来帮助我们学*,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大匠不斫的道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大匠不斫,智慧如星,指引迷途,照亮前行。”
想象一位智者在山巅之上,俯瞰全局,指挥若定,这种场景可以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感受到智慧和策略的力量。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成语可能是“The master builder does not lay every brick himself”,强调的是同样的领导和策略的重要性。
大匠不斫 这个成语深刻地体现了领导和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专业领域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和应用,可以提升个人的策略思维和领导能力。
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计,大兵不寇。’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匠】
(会意。从匚(fāng),盛放工具的筐器,从斤(斧)。工具筐里放着斧头等工具,表示从事木工。本义:木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匠,木工也。 、 《考工记》-攻木之工七:轮、舆、弓、庸、匠、车、梓。匠人建国,匠人营国,匠人为沟洫。 、 《周礼·乡师》。注:“主丰碑之事。”-执斧以涖匠师。 、 《仪礼·既夕记》。注:“匠人主载柩窆。”-遂匠纳车于阶间。
【组词】
匠氏、 匠者、 匠营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斫】
(形声。从斤,石声。斤,斧属。本义:斧刃)。
同本义。
【引证】
《墨子》-斧以金为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