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7:17
畜力:指利用家畜(如牛、马、驴等)的力量来进行农业劳动或其他重体力工作。在农业社会中,畜力是重要的动力来源,用于耕作、运输等。
畜力一词由“畜”和“力”组成。“畜”指家畜,“力”指力量。在古代农业社会,畜力是主要的劳动动力,随着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畜力的使用逐渐减少,被机械力和电力所取代。
在许多农业社会中,畜力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牛在印度文化中具有神圣的地位,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畜力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传统的农业劳作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它也可能唤起对过去简单生活的怀旧情感。
在现代生活中,畜力的直接应用可能较少,但在一些偏远地区或特定文化中,仍能看到畜力的使用。例如,在一些山区,驴仍然是重要的运输工具。
在诗歌中,畜力可以被用来象征勤劳和坚韧:
牛蹄踏过岁月的田, 畜力耕出希望的篇。 汗滴禾下土, 勤劳铸就丰收年。
畜力可能让人联想到牛在田间耕作的画面,或是马车在乡间小路上行驶的声音。这些图像和声音唤起对传统农业社会的记忆。
在不同文化中,畜力的使用和象征意义各不相同。例如,在欧洲,马在农业和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在非洲,牛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畜力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农业技术的发展,也承载了人类与自然互动的历史。在现代社会,虽然畜力的直接应用减少,但它仍然是理解过去社会结构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学习和思考畜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1.
【畜】
饲养。
【引证】
《礼记·曲礼》-畜鸟者则勿佛也。 、 《楚辞·大招》-畜鸾皇只。 、 《徐霞客游记》-则架竹为巢,下畜牛羊豕。
【组词】
畜置
养育。
【引证】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天下谁畜之。 、 《孟子·梁惠王上》-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 、 《诗·小雅·我行其野》-尔不畜我,复我邦家。
【组词】
畜爱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