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0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8:17
“服牛乘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驾驭牛和马。基本含义是指掌握和运用某种技能或工具,通常用来比喻能够熟练地使用或控制各种手段或工具来达到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服牛乘马”常用来形容某人技艺高超,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农业、畜牧业或军事指挥中,可能会用来描述对动物或工具的熟练操控。
“服牛乘马”源自古代农业社会,当时牛和马是主要的劳动力和交通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用来比喻任何形式的熟练技能或工具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牛和马象征着勤劳和力量。因此,“服牛乘马”也体现了对勤劳和技能的尊重。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熟练和自信的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在各自领域内技艺精湛的人。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需要“服牛乘马”,即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工具来完成任务。这种技能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如风中骑士,服牛乘马,驰骋在知识的草原上。”
想象一个古代战场,将军骑着马,挥舞着剑,士兵们驾驭着战车和牛,这种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ndle with ease”或“master the craft”,虽然不如“服牛乘马”那样具有形象性和文化深度。
“服牛乘马”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对技能的掌握,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在现代社会,它提醒我们不断学*和提高自己的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自轩辕以来,~,今辇以人负,则人代畜。
1.
【服】
车厢。
【引证】
《考工记·车人》-大车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 、 《周礼·山虞》-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
负载;负荷。
【引证】
《墨子》-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
2.
【牛】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引证】
《说文》-牛,大牲也。 、 《易·说卦》-坤为子母牛。 、 《左传·昭公五年》-纯离为牛。 、 《礼记·坊记》-东邻杀牛。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牛曰太牢。 、 《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牛田牧田。 、 《乐府诗集·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 、 唐·白居易《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直。 、 《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组词】
耕牛、 牛酒、 牛旄、 牛性、 牛埭、 牛领、 牛具、 牛刀、 牛蓑、 牛骥同皂、 牛后、 牛眠地
3.
【乘】
用以指车兵。
【引证】
《左传》-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用以称一般的史书。
【引证】
《孟子》-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组词】
乘籍
4.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