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7:44
服罪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承认自己的罪行或错误。它通常指的是在法律或道德层面上,个人或团体公开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或罪行,并接受相应的惩罚或谴责。
服罪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服”(服从、接受)和“罪”(罪行、错误)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服”已有接受、顺从的含义,而“罪”则指罪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服罪”。
在**传统文化中,服罪被视为一种道德上的自我反省和改正的表现。在法律体系中,服罪可以作为量刑的考虑因素,有时能够减轻刑罚。
服罪 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严肃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法律的威严、道德的责任以及个人的悔改。
在日常生活中,服罪可能出现在各种情境中,如在工作失误后承认错误,或在家庭纠纷中坦白自己的过错。
在诗歌中,可以将“服罪”融入到对内心挣扎的描绘中:
夜深人静,心潮起伏, 我服罪于自己的贪婪与虚伪。 月光如水,洗涤我灵魂的尘埃, 愿从此,行走在光明的道路上。
服罪 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的场景,法官的锤声,以及被告低头认罪的画面。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服罪这一概念的生动形象。
在英语中,“服罪”可以对应为“plead guilty”或“confess”。在不同的法律体系中,服罪的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都是承认罪行。
服罪 是一个在法律和道德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词汇。它不仅涉及个人的自我认知和道德选择,也关系到社会的公正和法律的执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服罪”对于传达准确的信息和情感至关重要。
1.
【服】
车厢。
【引证】
《考工记·车人》-大车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 、 《周礼·山虞》-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
负载;负荷。
【引证】
《墨子》-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
2.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辠,犯法也。 、 《尔雅》-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易·解卦象下传》-君子以赦过宥罪。 、 《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国语·晋语》-离桓之罪。 、 《史记·陈涉世家》-或闻无罪。 、 《汉书》-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知罪矣。
【组词】
罪首、 罪失、 罪眚、 罪瑕、 罪祸、 罪累、 罪悔、 罪殃、 罪辜、 罪衅、 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