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5:4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5:44:21
沦谪(lún zhé)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被贬谪或流放到边远地区。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古代官员因政治斗争、失宠或其他原因被**贬谪到偏远地区的情况。
沦谪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沦”意味着沉没或堕落,“谪”意味着被贬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用法逐渐固定在描述官员被贬谪的情况。
在古代社会,官员的命运往往与的宠幸与否紧密相关。沦谪不仅意味着个人政治生涯的终结,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不确定性。
沦谪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悲凉和无奈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孤独、边疆的荒凉以及个人命运的不可预测性。
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我经常遇到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官员的生活和命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沦谪的诗人,在边疆的月光下, 笔尖流淌着无尽的哀愁。”
沦谪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荒凉的边疆景象,如沙漠、孤城,以及悲凉的音乐旋律。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exile”(流放),但它更多指的是自愿或被迫离开家园的情况,与沦谪在政治贬谪的含义上有所不同。
沦谪这个词汇在描述古代官员的命运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贬谪的物理意义,还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和文化背景。在学*汉语和理解**古代文化时,这个词汇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1.
【沦】
(形声。从水,仑(lún)声。本义:水起微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沦,小波为沦。 、 《诗·魏风·伐檀》。传:“小风水成文转如轮也。”-河水清且沦猗。 、
2.
【谪】
(形声。从言,啻(chì)声。本义:有意指摘,责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谪,罚也。 、 《通俗文》-罚罪者曰谪。 、 《左传·成公十七年》-国子谪我。 、 《左传·昭公七年》-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 、 《老子》-善言无瑕谪。 、 《列子·力命》-穷年不相谪发。 、 《左传·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 、 《诗·邶风·北门》-室人交遍谪我。
【组词】
谪疑、 谪我、 谪骂、 谪谴、 众口交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