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2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26:25
“暴风骤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猛烈的风暴和急骤的雨。基本含义通常用来形容天气的极端恶劣,也可以比喻事态的急剧变化或激烈的情绪爆发。
“暴风骤雨”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自然现象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比喻领域。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表达。
在**文化中,“暴风骤雨”常被用来象征变革或动荡,如在政治或社会变革时期,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局势的剧烈变化。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强烈、不可控的感觉,联想到的是自然的力量和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遇到暴风雨的情景,如在旅行中遭遇暴风骤雨,这种经历会让人深刻体会到自然的力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暴风骤雨中,我听见心灵的呼啸,每一滴雨都是过去的回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乌云密布,风卷残云,雨如倾盆。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雷鸣电闪,风雨交加的音效。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storm and stress”,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也有类似的比喻意义,用来形容生活中的剧烈变动或情感的激烈爆发。
“暴风骤雨”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自然现象,也广泛应用于比喻和象征,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惊散。
1.
【暴】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暴,日干也。曝,俗。 、 《小尔雅》-暴,晒也。 、 《考工记》-书暴诸日。 、 《孟子》-一日暴之。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暴于南荣。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我使二国暴骨。 、 《颜氏家训·书证》-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
【组词】
一暴十寒;暴炙、 暴背、 暴浣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骤】
(形声。从马,聚声。本义:马奔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骤,马疾步也。 、 《周礼·大司马》-车骤徒趋。 、 《楚辞·招魂》。注:“走也。”-步及骤处兮。 、 《礼记·曲礼》-车驱而驺(骤)。 、 《诗·小雅·四牡》-驾彼四骆,载骤骎骎。
【组词】
骤骥
4.
【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下雨形。“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雨”的字都与“雨水”有关。本义:下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雨,水从云下也。 、 《易·小畜卦》-密云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