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3:52
泰山磐石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泰山(**五岳之一,象征稳固和崇高)和磐石(巨大的石头,象征坚固和不移)。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非常稳固和坚定,不可动摇。
在文学中,泰山磐石 常用来形容人的意志坚定或事物的稳固不可动摇。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的地位稳固或某物的结构坚固。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它可能用来形容建筑物的稳固性。
同义词: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坚不可摧 反义词:摇摇欲坠、不堪一击、脆弱易碎
泰山磐石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如《左传》等,用来形容事物的稳固和人的坚定意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但其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泰山象征着崇高和稳固,是古代帝王封禅的地方,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磐石则象征着坚固和不移,两者结合,形成了这个成语,强调了稳固和坚定的文化价值观。
泰山磐石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固、坚定和不可动摇的正面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高山和大石,给人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用泰山磐石 来形容一个朋友的坚定意志,他在面对困难时从不退缩,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行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泰山磐石立天地,
坚定不移心自明。
风雨无阻前行路,
信念如山永不动。
泰山磐石 让人联想到高耸的山峰和巨大的石头,可以想象一幅山峰和巨石的画面,或者听到风吹过山峰和石头摩擦的声音,带来一种稳固和坚定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rock-solid" 或 "as solid as a rock",用来形容事物的稳固和人的坚定。
泰山磐石 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形容了事物的稳固,也体现了人的坚定意志。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文化内涵。
1.
【泰】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亦作汰。疑泰、太、汰三形实同字。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3.
【磐】
(形声。从石,般声。本义:纡回层叠的山石,巨石) 同本义。
【引证】
木华《海赋》-竭磐石。
字亦作“盤”。
【引证】
《广韵》-磐,大石。 、 《史记·孝文纪》-此所谓盘石之宗也。 、 《荀子·富国》-国安于盤石。
【组词】
磐陀石、 磐固、 磐磨
4.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