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1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10:14
泰山盘石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泰山(**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上的巨石。基本含义通常用来比喻事物的稳固、不可动摇或极其重要。
在文学中,“泰山盘石”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坚定不移或事物的稳固地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地质学或建筑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坚固的结构或基础。
同义词: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坚不可摧 反义词:摇摇欲坠、不堪一击、脆弱
“泰山盘石”这个词汇源于古代对泰山的崇拜和神话传说。泰山在文化中象征着稳固和尊贵,因此“泰山盘石”逐渐被用来比喻稳固的事物。
在文化中,泰山被视为五岳之首,象征着权力和稳固。因此,“泰山盘石”这个词汇在社会中常用来形容不可动摇的地位或坚定的信念。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稳固和安全感。联想上,我会想到坚固的山石和不可动摇的信念。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泰山盘石”来形容一个朋友的坚定性格,他在面对困难时总是保持冷静和坚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他的心,泰山盘石般坚定, 风雨无阻,岁月无痕。”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泰山的壮丽景色和巨大的岩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山谷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和稳固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ock-solid”或“as solid as a rock”,用来形容同样稳固和不可动摇的事物。
“泰山盘石”这个词汇在*文化中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用来形容稳固和不可动摇的事物。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稳固和坚定的概念。
1.
【泰】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亦作汰。疑泰、太、汰三形实同字。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3.
【盘】
(形声。从皿,般声。皿,盘碗一类器具。本义:盘子,浅而敞口的盛物器)。
同本义。
【引证】
《列子·汤问》-及日中则如盘盂。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 、 唐·李绅《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组词】
盘羞、 冷盘、 茶盘、 盘儿、 盘器、 盘担
4.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