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3:56
泰山可倚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泰山可以依靠”。泰山在**文化中象征着稳固、庄严和不可动摇,因此这个成语比喻有坚强的后盾或可靠的依靠。
在文学作品中,泰山可倚 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物非常可靠,给人以安全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交流中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有强大支持或背景的情况。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强调稳固性和可靠性方面有所不同,但都与泰山可倚有着相似的情感色彩。
泰山可倚 的词源来自于**古代对泰山的崇拜,泰山被视为五岳之首,象征着最高的权威和稳定性。这个成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
在文化中,泰山不仅是地理上的高峰,也是文化和精神的象征。泰山可倚 反映了人对稳定和可靠性的追求,这种追求在社会关系、家庭结构和国家治理中都有所体现。
泰山可倚 给人以安全感和信任感,它让人联想到坚固的山峰和不可动摇的信念。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人们往往会感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在个人生活中,泰山可倚 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困难时刻给予我们支持的人或事物,比如家人的爱、朋友的忠诚或是某个稳定的工作环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风雨飘摇夜,心中泰山可倚。
信念如山岳,不动摇,不转移。
泰山可倚 可以联想到泰山的壮丽景色,以及与之相关的音乐作品,如古筝曲《高山流水》,这些都能增强对这个成语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像山一样可靠”或“坚如岩石”,这些表达都强调了稳固和不可动摇的特性。
泰山可倚 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表达了稳固和可靠的概念,还承载了*人对稳定性和安全感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人以国忠为泰山可倚,吾视之如冰山耳,若皎日既升,得无失所恃乎?
唐玄宗李隆基十分宠爱杨贵妃,她的族兄杨国忠被任命为宰相,官吏们纷纷投靠杨国忠。有人劝说陕西进士张彖去投靠杨国忠,张彖说:“杨国忠不是泰山可倚,只不过是一座冰山,总有一天会化掉的。”就去嵩山隐居了
1.
【泰】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亦作汰。疑泰、太、汰三形实同字。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3. 【可】
4.
【倚】
(形声。从人,奇声。本义:斜靠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倚,依也。 、 《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 、 《史记·刺客列传》-倚柱而笑。 、 《韩非子·内储说下》-倚于郎门。 、 《韩非子·解老》-故曰:“祸兮福之所倚。 、 唐·柳宗元《三戒》-荡倚冲冒。 、 、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倚望、 倚身、 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