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1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10:36
“吃得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能够消化食物,引申为能够承受或应对某种压力、负担或困难。它通常用来询问或描述一个人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或体力来应对某件事情。
在口语中,“吃得消”常用于询问对方是否能够承受某种工作量或压力,例如:“这份工作很辛苦,你吃得消吗?”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描绘人物的坚韧或脆弱,如:“尽管生活艰难,但他依然吃得消。”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体育,它可能用来评估一个人的身体状况或恢复能力。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语境的适应性,而反义词则完全表达了相反的意思,即无法承受或应对。
“吃得消”源自对食物消化能力的描述,后来逐渐引申为对人的承受能力的比喻。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并不常见,更多是在近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食物和消化常常与健康和体力联系在一起,因此“吃得消”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对健康和体力的重视。在社会背景中,它反映了人们对于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关注。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坚韧不拔和适应能力。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坚持。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吃得消”来询问朋友或同事是否能够应对工作上的挑战,这有助于我了解他们的能力和状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风雨兼程,吃得消的脚步,踏出坚实的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坚持前行,这种视觉联想强化了“吃得消”的积极意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鼓励人心的音乐,增强这种坚韧不拔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n handle”或“cope with”,它们在语境和用法上与“吃得消”相似,但缺乏食物消化的比喻层面。
“吃得消”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承受能力,也体现了心理上的坚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工具,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传达出积极的生活态度。
1.
【吃】
(形声。从口,乞声。本义:口吃,结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吃,言蹇难也。 、 《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吃。
【组词】
吃子、 吃吃
(形声。从口,契声。本义:吃东西。按:“吃”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吃东西”的意义古代写作“喫”。汉字简化后“喫”写作“吃”)。
2.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3.
【消】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消,尽也。 、 枚乘《七发》。注:“消,灭也。”-消息阴阳。 、 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消雰埃于中宸。 、 《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热多则筋弛骨消。 、 《孟子》-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 《三国志·魏志》-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 、 京剧《贵妃醉酒》-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
【组词】
消索、 消炎、 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