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3:04
改嫁:指已婚女性在丈夫去世或离婚后再次结婚的行为。
改嫁一词源于汉语,字面意思为“改变婚姻状态”。在古代,寡妇再婚受到较多社会限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改嫁的接受度逐渐提高。
在**传统文化中,寡妇改嫁曾被视为不贞或不吉利,但随着现代社会观念的变迁,这种观念已大大改变。现代社会更强调个人选择和幸福。
改嫁一词可能引发对女性自主权、社会进步和个人幸福的思考。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
在个人生活中,改嫁可能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话题,涉及到家庭、情感和社会关系的多重考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她轻轻改嫁,如同春风拂过枯枝, 带来了新生,也带来了希望的种子。”
改嫁可能让人联想到婚礼的场景,喜庆的音乐和热闹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改嫁的接受度和处理方式各异。例如,在一些西方国家,寡妇再婚被视为个人自由的体现,而在某些传统社会中,这可能仍是一个敏感话题。
改嫁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婚姻状态的变化,也折射了社会观念的演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一词汇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化和社会动态。
1.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
2.
【嫁】
(形声。从女,家声。本义:女子出嫁)。
同本义(跟“娶”相对)。
【引证】
《说文》-嫁,女适人也。 、 《易·序卦》。虞注:“嫁,归也。”-归妹。 、 《仪礼·丧服》。虞注:“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曰适人。”-子嫁反。 、 《诗·大雅·大明》-自彼殷商,来嫁于周。 、 《史记·滑稽列传》-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
【组词】
嫁杏、 嫁子、 嫁娶、 嫁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