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1:41
求知欲 是指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事物探索的强烈愿望。它驱使人们不断学习、提问和寻求理解,是推动科学、艺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求知欲 由“求”和“知欲”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求”意味着寻求或追求,“知欲”则指对知识的渴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描述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
在许多文化中,求知欲被视为一种美德,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和进步。在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教育目标之一。
求知欲常常与积极、好奇和探索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它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在我的生活中,求知欲驱使我不断学习新技能和知识。例如,我对编程的兴趣源于对技术如何改变世界的求知欲。
诗歌:
在知识的海洋中,求知欲是帆,
引领我们穿越未知的波澜。
每一次探索,都是心灵的盛宴,
在求知的路上,我们永不停歇。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thirst for knowledge”或法语的“désir de connaître”,都表达了类似的求知欲望。
求知欲是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它不仅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也让我在探索未知中找到了乐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求知欲这一概念,有助于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1.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2.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
3.
【欲】
(形声。从欠,谷(yù)声。“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本义:欲望;嗜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俗字亦作慾。-欲,贪欲也。 、 《荀子·正名》-欲者,情之应也。 、 《吕氏春秋·贵生》。注:“生死耳目口鼻也。”-六欲。 、 《论语》。注:“乐色曰欲。”-以欲竭其精。 、 苏洵《六国论》-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厉而不刚者,则欲夺之也。
【组词】
欲令智昏、 欲障、 欲海、 欲界、 欲心、 欲事、 欲尘
想要;希望。
【引证】
《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 《论语·微子》-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 《史记·魏公子列传》-晋鄙…曰:“…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 、 《资治通鉴·汉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故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组词】
欲踵、 欲待、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欲速则不达、 欲益反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