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4:59
词汇“听狱”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听狱”可以理解为“听取案件”或“审理案件”的意思,其中“听”指的是听取、审理,而“狱”指的是案件、官司。然而,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可能在一些古代文献或特定的法律术语中出现。
“听狱”字面意思是指审理案件或听取案件的过程。
在古代**,官员审理案件时可能会使用“听狱”这个词,表示他们正在听取案件的细节并进行裁决。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不常用,通常会被“审理案件”、“审讯”等词汇替代。
“听狱”可能是从古代汉语中继承下来的词汇,随着法律术语的现代化,这个词汇逐渐被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司法体系中官员的职责包括审理案件,因此“听狱”反映了古代司法体系的一部分。
由于“听狱”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给人一种古老、正式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司法场景。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用,个人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或遇到“听狱”这个词。
在创作古代背景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听狱”来描绘官员审理案件的场景,增加历史氛围。
想象古代衙门中,官员坐在案前,听取原告和被告的陈述,这个场景可能伴随着严肃的气氛和低沉的讨论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听狱”的词汇,但每个文化都有描述审理案件过程的词汇。
“听狱”是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司法体系的一部分。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些不常用但有历史意义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文化知识。
1.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
2.
【狱】
讼案。
【引证】
《国语·周语》-夫君臣无狱。 、 《易·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组词】
狱辞、 狱文、 狱主
刑狱。
【引证】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
【组词】
文字狱;动辄兴狱;狱牒、 狱牍、 狱事、 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