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3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34:43
词汇“听真”在中文中是一个相对口语化的表达,通常用于强调说话内容的真诚性和可信度。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听真”进行深入分析:
“听真”字面意思是指听的内容是真实的,没有虚假或夸大的成分。在日常交流中,它常用于强调说话者所说的话是真实的,值得信任的。
“听真”作为一个口语表达,其词源较为简单,主要是由“听”和“真”两个字组成。在语言演变中,它保持了其基本含义,即强调信息的真伪。
在**文化中,真诚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听真”这样的表达在社会交往中被广泛使用,用以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的信任。
“听真”这个词给人一种诚实和可靠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真诚的交流和值得信赖的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当朋友之间分享重要信息时,可能会用“听真”来强调信息的可靠性,以增加对方的信任感。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听真”来强调诗句中的真实情感: “在这寂静的夜里,听真, 我的心声,只为你一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认真倾听的场景,强调信息的真伪。在音乐中,可以使用“听真”来命名一首歌,表达歌曲内容的真诚和深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lieve me”或“Honestly”,用于强调说话内容的真诚性。
“听真”作为一个强调真诚和可信度的口语表达,在日常交流中非常有用。它不仅帮助建立信任,还增强了语言的情感色彩。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1.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
2.
【真】
(会意。小篆字形,从华(huà),从目,从乚(yǐn),从八。《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匕,变化。目,眼睛。乚,隐藏。八,乘载的工具。本义: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同本义。旧时所谓仙人。
【引证】
《说文》。按:六经无真字-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 、 《庄子·列御寇》-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 《列子·天瑞》。注:“太虚之域。”-归其真宅。 、 《庄子·大宗师》-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
【组词】
真人府、 真仙、 真君、 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