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0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09:19
流星的字面意思是指在夜空中短暂出现的亮光,通常是由小型天体(如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因高速摩擦而燃烧发光的现象。基本含义是指这种天文现象本身,也可以比喻为短暂而耀眼的事物或人物。
流星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流”和“星”两个字组成。在古代,人们观察到天空中突然出现的亮光,认为是星星流动所致,因此称之为“流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这种天文现象。
在许多文化中,流星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看到流星时许愿被认为是一种传统*俗。在**文化中,流星有时被视为不祥之兆,象征着灾难或死亡。
流星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惊奇和敬畏。它短暂而耀眼的光芒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美丽,以及时间的流逝。这种联想常常激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露营时看到了流星雨,那是我第一次亲眼目睹如此壮观的自然现象。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
诗歌: 流星划过夜空, 短暂而耀眼, 如同生命的火花, 在黑暗中闪烁。
故事: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小镇上的居民们聚集在广场上,等待着传说中的流星雨。当第一颗流星划过天际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了。
视觉:流星的图像通常是夜空中一道亮丽的轨迹,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 听觉:虽然没有声音,但人们常常用“咻”或“嗖”的声音来模拟流星划过天际的声音,这种声音让人联想到速度和力量。
在不同文化中,流星的象征意义有所不同。例如,在希腊神话中,流星被认为是神灵的使者,而在日本文化中,流星则被视为好运的象征。
通过对流星这一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多样性。流星不仅是一个天文现象的名称,也是一个充满情感和象征意义的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2.
【星】
(象形。从晶,生声。晶象形。本义:星星)。
同本义 宇宙间发射或反射光的天体。
【引证】
《说文》。按,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 《书·尧典》-日月星辰。 、 《书·洪范》。郑注:“星,五星也。”-四曰星辰。 、 《荀子》-列星随旋,日月递炤。(炤:照耀)
【组词】
星筹、 星霜、 星桥、 星布、 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