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5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54:45
“公方”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可以有多种含义,主要取决于语境。字面意思上,“公”通常指公共的、官方的,而“方”可以指方向、方法或者一方。因此,“公方”可以理解为官方的、公共的方面或者方法。
“公方”一词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中对官方机构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在指代官方或公共事务上。
在**文化中,“公方”常常带有权威和正式的意味,与民间或私人的行为形成对比。在社会背景中,它反映了官方与民间的互动和权力结构。
“公方”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权威、正式和不可置疑的形象。在情感上,它可能引起尊敬或距离感,取决于个人的经历和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需要与公方打交道的情况,如办理身份证或处理交通违章,这些经历让我对“公方”的效率和程序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公方”融入描述社会现象的诗句,如:“公方的铁律,如冬日的寒风,无情地吹过每一个角落。”
视觉上,“公方”可能让人联想到政府大楼、警察局等官方建筑。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官方新闻播报的声音。
在英语中,“公方”可以对应为“official side”或“government authorities”,在不同文化中,官方机构的运作和形象可能有所不同。
“公方”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明确的官方和公共属性,它在法律、行政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理解社会结构和官方行为至关重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与官方相关的信息和态度。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