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1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19:27
“乞怜”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乞求别人的怜悯或同情。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某种困境或不幸而向他人寻求帮助或同情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乞怜”常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悲惨境遇,增强故事的情感深度。例如,在古典小说中,一个被遗弃的孤儿可能会向路人乞怜,以获得生存的机会。
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一个人可能过于依赖他人的同情,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
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乞怜”可能被用来分析个体或群体在面对困境时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反应。
同义词:乞求、乞讨、恳求
反义词:施舍、帮助
“乞怜”由“乞”和“怜”两个字组成。“乞”字古已有之,意为乞求;“怜”字意为怜悯、同情。在古代汉语中,“乞怜”就已经是一个常用的词汇,用来描述人们因困境而寻求他人同情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同情和怜悯被视为美德。因此,“乞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于弱者的关怀和救助。然而,在现代社会,过度依赖他人同情的行为可能会被视为缺乏自立能力。
“乞怜”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悲伤和无奈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困境中的人们,以及他们在绝望中寻求帮助的情景。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激发人们的同情心,促使他们采取行动帮助他人。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过一些街头艺人或乞丐向路人乞怜,他们的处境往往令人同情。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并激励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
在诗歌中,可以将“乞怜”融入到描述困境和寻求帮助的场景中,例如:
寒风中,他孤独地站立,
向过往的行人乞怜,
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渴望一丝温暖和关怀。
在视觉上,“乞怜”可能让人联想到街头乞丐的形象,他们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伸出手向路人寻求帮助。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他们恳求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和无助。
在英语中,与“乞怜”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beg for mercy”或“seek sympathy”。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也有类似的含义,但在使用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语境和情感色彩。
通过对“乞怜”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还反映了社会对于同情和帮助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理解和使用“乞怜”对于传达情感和意图至关重要。
1.
【乞】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乞,谓行匄也。 、 《春秋·僖公八年》-郑伯乞盟。 、 《谷梁传》-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 、 《庄子·盗跖》-操瓢而乞者。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乞食于野人。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钱币乞之。 、 宋·苏轼《教战守策》-乞为囚虏之不暇。 、 《明史》-瑞亦屡疏乞休。
【组词】
乞化、 乞言、 乞邻、 乞粮、 乞活、 乞募、 乞麾、 乞灵、 乞请
2.
【怜】
(形声。从心,粦声。本义:哀怜,怜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憐,哀也。从心。粦声。字亦作怜。 、 《尔雅》-矜憐抚掩之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独不怜公子姊邪? 、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 《史记·淮阴侯列传》-且喜且怜之。 、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 、 清·袁枚《祭妹文》-所怜者。
【组词】
可怜、 怜见、 怜拯、 怜鉴、 怜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