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2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20:49
“乞巧楼”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供女性学*编织、刺绣等手工艺的场所,尤其是在**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期间,女性会在这样的楼阁中祈求心灵手巧,提高自己的手工艺技能。
在文学作品中,“乞巧楼”常被用来描绘古代女性的生活场景,尤其是在七夕节这一天的活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涉及**传统文化或手工艺的讨论中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民俗学、文化研究中,“乞巧楼”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以探讨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和女性的社会角色。
同义词:手工艺坊、绣楼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与“现代工艺学校”等现代教育机构相对比。
“乞巧楼”一词源自*古代的七夕节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使用场景有所变化,但核心意义仍围绕着女性学*手工艺和祈求巧艺。
在*传统文化中,七夕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女性在这一天通过各种活动祈求巧艺,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手工艺技能的重视。乞巧楼作为这一俗的物质载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
提到“乞巧楼”,我联想到的是一幅宁静而充满期待的画面:月光下的楼阁,女子们专注地编织着,心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是温馨而略带怀旧的。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乞巧楼”这个词汇,但在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时,会感受到这个词汇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乞巧楼上月光寒,丝线穿梭梦未完。”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座古色古香的楼阁,窗边挂着五彩的丝线,月光洒在上面,形成一幅静谧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女子们轻声细语,伴随着针线穿梭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乞巧楼”的概念,但类似的场所或活动,如手工艺学校或工作坊,在世界各地都有存在。
“乞巧楼”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场所名称,更是*传统文化和女性社会角色的一个象征。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七夕节的文化意义和它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的文化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1.
【乞】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乞,谓行匄也。 、 《春秋·僖公八年》-郑伯乞盟。 、 《谷梁传》-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 、 《庄子·盗跖》-操瓢而乞者。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乞食于野人。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钱币乞之。 、 宋·苏轼《教战守策》-乞为囚虏之不暇。 、 《明史》-瑞亦屡疏乞休。
【组词】
乞化、 乞言、 乞邻、 乞粮、 乞活、 乞募、 乞麾、 乞灵、 乞请
2.
【巧】
(形声。从工,丂(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巧,技也。 、 《墨子·贵义》-利于人,谓之巧。 、 《庄子·天道》-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 马融《长笛赋》-工人巧士。 、 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组词】
巧思、 巧工、 巧任、 精巧;工巧、 巧夺天孙、 巧舌、 巧便、 小巧、 手巧
3.
【楼】
(形声。从木,娄声。本义:楼房,两层以上的房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楼,重屋也。 、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 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组词】
教室楼;办公楼;科技楼;楼额、 楼观、 楼外楼、 楼角、 楼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