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2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20:50
词汇“乞师”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乞师”字面意思是指请求成为某人的弟子或学徒,通常用于表达一个人渴望学*某项技能或知识,并希望得到某位专家或老师的指导。
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可能会出现“乞师”这个词,用以描述某人为了学*某项技艺或知识而主动寻求名师指导的情况。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出现在学术研究、历史研究或特定的文化讨论中。
“乞师”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乞”意为请求,“师”指老师或师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学术语境中仍然保留其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因此,“乞师”这个词体现了对知识和技能的尊重,以及对传授这些知识和技能的人的敬仰。
提到“乞师”,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追求学问的情景,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老师的尊敬。
由于“乞师”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词。然而,在讨论传统文化或个人学*经历时,可能会间接涉及到这个概念。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使用“乞师”来描绘一个角色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老师的敬仰,例如:
由于“乞师”涉及到古代文化和学*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风音乐、古装剧或古代书院的画面。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如英文中的“apprentice”或“seek mentorship”,但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乞师”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体现了对知识和技能的尊重,以及对传授这些知识和技能的人的敬仰。在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1.
【乞】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乞,谓行匄也。 、 《春秋·僖公八年》-郑伯乞盟。 、 《谷梁传》-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 、 《庄子·盗跖》-操瓢而乞者。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乞食于野人。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钱币乞之。 、 宋·苏轼《教战守策》-乞为囚虏之不暇。 、 《明史》-瑞亦屡疏乞休。
【组词】
乞化、 乞言、 乞邻、 乞粮、 乞活、 乞募、 乞麾、 乞灵、 乞请
2.
【师】
(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 《书·伪泰誓》-王乃犬巡六师。 、 《诗·小雅·采芑》-陈师鞠旅。 、 《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