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4:23
倾轧(qīng bó)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物体因外力或自身重量而倾斜、倒下。基本含义可以引申为在社会关系中,因竞争、冲突等原因导致的关系破裂或个体失败。
“倾轧”一词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描述物体倾斜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层面,特别是在描述紧张和冲突的情境中。
在**传统文化中,和谐与平衡被视为重要的社会价值。因此,“倾轧”往往被视为负面现象,与社会稳定和和谐相悖。
“倾轧”一词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冲突和斗争,可能引发对权力斗争、社会不公等问题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在工作场所或社会活动中遇到过“倾轧”的情况,这种经历可能让人感到压力和挫败。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倾轧”来描绘社会动荡或个人内心的挣扎,如:“在这倾轧的世界里,我寻找一片宁静的港湾。”
视觉上,“倾轧”可能让人联想到倾斜的建筑物或破碎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嘈杂的争吵声或混乱的背景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lash”或“struggle”,它们在描述冲突和斗争时具有相似的含义。
“倾轧”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倾斜,还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和人际关系中的紧张和冲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倾】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顷,顷亦声。“顷”有偏侧的意思。从人,多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偏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倾,仄也。 、 《礼记·曲礼下》。注:“倾或为侧。”疏:“倾,欹侧也。”-倾则奸。 、 《论语·季氏》-安无倾。 、 《淮南子·说山》-重钧则衡不倾。 、 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 、 《战国策·秦策》-倾耳而听。 、 《老子》。释文:“不正貌。”-高下相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俯身倾耳。
【组词】
倾葵、 倾倚、 倾低、 倾昃、 倾返、 倾柯、 倾倚
2.
【踣】
向前仆倒。
【引证】
《说文》-踣,僵也。 、 《庄子·外物》-甲徒狄因以踣河。 、 《左传·襄公十四年》-与晋踣之。 、 枚乘《七发》-神物怪疑,不可胜言,直使人踣焉。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一卒持剑刺应元贯胫;胫折踣地。
泛指跌倒,摔倒。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组词】
屡踣屡起;踣顿、 踣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