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5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50:02
词汇“比肩迭踵”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比”、“肩”、“迭”和“踵”。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比肩迭踵”字面意思是指肩并肩,脚跟接脚跟,形容人多拥挤,或者形容人们紧密相连,不分先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群密集,或者形容人们行动一致,紧密合作。
“比肩迭踵”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每个字都有其独立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意义。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常与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相联系。在社会背景中,它反映了人们对秩序和团结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紧密、团结的正面情感,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拥挤、压力等负面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节假日时旅游景点的人潮,或者形容团队合作时的紧密配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比肩迭踵行,心连心共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紧密排列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进行曲的节奏,象征着整齐和力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oulder to shoulder”,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也有紧密相连的含义。
“比肩迭踵”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紧密,也象征了精神上的团结。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沟通的效果。
辽沉旧人,胜朝遗耈,比肩迭踵,同掌丝纶。
我们尽量少去那些~的闹市。
1.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 、 《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 《周礼·世妇》。注:“次也。”-比其具。 、 《周礼·田仆》-及献比禽。 、 《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聊斋志异·促织》-纳比笼中。
【组词】
比肩、 比物、 比集、 比缀
2.
【肩】
(象形。从户,从肉。本义:肩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肩,髆也。从肉,象形。 、 《尔雅》-北方有比肩之民焉。迭食而迭望。 、 《仪礼·少牢礼》-肩臂臑。 、 《庄子·养生主》-肩之所倚。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并肩手相接。
【组词】
肩巴、 肩甲、 肩磨、 肩排
3.
【迭】
(形声。从辵,失声。本义:交替,轮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迭,更递也。 、 《尔雅》-迭,更也。 、 《易·说卦》-迭用柔刚。 、 《诗·邶风·日月》-胡迭而微。 、 《礼记·乐记》-迭相为经。 、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弟兄迭为君。 、 《庄子·天运》-四时迭起。
【组词】
迭为宾主;迭变、 迭宿、 迭进
4.
【踵】
(形声。从足,重声。本义:追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踵,追也。从足,重声。一曰往来貌。 、 张衡《东京赋》-踵二皇之遐武。 、 《庄子·德充符》-踵见仲尼。 、 《史记·太史公自叙》。索隐曰:“继也。”-有司靡踵。 、 《后汉书·皇后纪》注-踵,迹也。 、 《六韬·均兵》-骑者,军之司候也,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 、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吴踵楚,而疆场无备,邑能无亡乎?
【组词】
踵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