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5:40
由于“举前曳踵”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且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文的表达,我将尝试从我能找到的相关信息中进行分析。
“举前曳踵”字面意思是指抬起脚前部,拖着脚后跟走路。这个词汇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用来形容走路时的一种姿态或动作。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生僻,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某些特定的场景或人物的动作,如描述一个疲惫或受伤的人走路的样子。
由于“举前曳踵”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需要查阅更多的古代文献或语言学资料才能准确了解。
在古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某些特定的社会现象或人物特征,如描述士兵、伤员或老人的走路姿态。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带来一种疲惫、缓慢或艰难的情感联想,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不太正常的走路方式。
由于这个词汇的生僻性,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
在创作中,可以将“举前曳踵”用于描述一个历经艰辛的角色,如一个老兵或一个受伤的探险者。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人拖着脚后跟,缓慢而艰难地行走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伴随着沉重的脚步声和呼吸声。
由于这个词汇的特殊性,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举前曳踵”作为一个生僻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反映了汉语丰富的表达能力和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多样性和历史文化的认识。
执龟玉,举前曳踵,蹜蹜如也。
如有循,记所谓~。
1.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2.
【前】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前,进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 《乐府诗集·陌上桑》-罗敷前致词。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不敢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驰而前。 、 《庄子》-孔子下车而前。
【组词】
前却、 前迈、 前旌
3.
【曳】
(会意。从申,从丿,丿(yì)亦声。申,伸展。本义:拖,牵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臾曳:束缚捽摔之意。-曳,臾曳也。 、 《礼记·曲礼》-车轮曳踵。 、 《仪礼·士相见礼》。注:“古文作抽。”-武举前曳踵。 、 《楚辞·怨思》。注:“引也。”-曳彗星之皓旰兮。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曳笏却立。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负箧曳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曳屋许许声。(曳屋,指众人把被火烧着的房子拉倒。许许声,指拉倒房子时众人一齐用力的呼哧声。)
【组词】
弃甲曳兵;曳尾泥涂、 曳步、 曳脚慢坡(斜坡):曳布拖麻(曳布披麻披麻带孝、 曳开、 曳兵弃甲
4.
【踵】
(形声。从足,重声。本义:追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踵,追也。从足,重声。一曰往来貌。 、 张衡《东京赋》-踵二皇之遐武。 、 《庄子·德充符》-踵见仲尼。 、 《史记·太史公自叙》。索隐曰:“继也。”-有司靡踵。 、 《后汉书·皇后纪》注-踵,迹也。 、 《六韬·均兵》-骑者,军之司候也,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 、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吴踵楚,而疆场无备,邑能无亡乎?
【组词】
踵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