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0:37
摇撼:动词,意指用力摇动或震动,使其不稳定或移动。字面意思是通过力量使某物摇摆或震动。
“摇撼”由“摇”和“撼”两个字组成,“摇”指摇动,“撼”指用力摇动。在古代汉语中,“撼”已有摇动的意思,而“摇撼”作为一个复合词,强调了摇动的力度和效果。
在文化中,“摇撼”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或情感产生深远影响的或言论。在社会背景中,它可以指代社会变革或重大对社会结构的冲击。
“摇撼”给人以强烈、动荡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不稳定、危机或变革。它激发人们对力量和变化的感知。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某次深刻的对话或**,摇撼了你的世界观或生活态度,促使你做出重大改变。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摇撼”来描绘自然景观的壮丽,如“山风摇撼着松涛,夜色中回荡着自然的交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棵大树在风暴中被摇撼的景象;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强烈节奏的音乐,如摇滚乐,给人以摇撼的感觉。
在英语中,“shake”和“quake”可以对应“摇撼”,但“shake”更侧重于轻微的摇动,而“quake”则更接近于强烈的震动。
“摇撼”是一个富有力量感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摇动,也常用于比喻心理或社会层面的深远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摇】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摇,动也。 、 《尔雅》-摇,作也。 、 《管子·心术》-摇者不定。 、 《庄子·则阳》-复命摇作。 、 《考工记·矢人》-夹而摇之。 、 《古诗十九首》-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蒙络摇缀。 、 柳宗元《断刑论》-痒不得搔,痹不得摇。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摇头而歌。 、 清·姚鼐《登泰山记》-动摇承之。
【组词】
摇旗打鼓、 摇铃打鼓、 摇颭、 摇风、 摇摆气势、 摇席破座、 摇唇鼓舌
2.
【撼】
(形声。从手,感声。本义:摇动;动摇)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撼,动也。 、 韩愈《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宋史·岳飞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组词】
撼落、 撼摇、 撼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