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5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59:14
摇旦是**传统戏曲中的一个行当,主要扮演性格活泼、机智、泼辣的女性角色。摇旦通常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演,其动作夸张,语言风趣,是戏曲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角色类型。
在文学作品中,摇旦的形象常常被用来增添戏剧性和幽默感。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摇旦”来形容一个性格活泼、说话风趣的女性。在专业领域,如戏曲研究或表演艺术中,摇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涉及到表演技巧、角色塑造等方面。
同义词:花旦(戏曲中的另一种女性角色,通常指年轻、活泼的女性) 反义词:青衣(戏曲中的正旦,通常指端庄、稳重的女性角色)
摇旦一词源自**传统戏曲,其名称可能来源于角色表演时的动作特点,即动作摇摆、活泼。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摇旦的角色类型和表演风格也在不断演变和丰富。
在**传统文化中,摇旦的角色往往代表着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社会背景中,摇旦的表演能够为观众带来欢乐,缓解生活中的压力,因此在戏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摇旦的形象往往给人带来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联想到的是欢笑和活力。这种角色能够激发人们的乐观情绪,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个性格活泼、说话风趣的女性,我可能会用“摇旦”来形容她,以此表达她给人带来的欢乐和活力。
在创作一首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摇旦”:
舞台上摇旦翩翩,
笑语盈盈惹人欢。
一颦一笑皆成趣,
生活因她多姿彩。
想象一个摇旦在舞台上表演,她的动作夸张而富有节奏感,伴随着戏曲音乐的旋律,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听觉上的愉悦。
在西方戏剧文化中,类似摇旦的角色可能是喜剧中的女丑角(例如莎士比亚剧作中的“女丑”),她们同样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演,为观众带来欢乐。
通过对“摇旦”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它在戏曲文化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摇旦不仅是一个角色类型,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添语言的趣味性。
1.
【摇】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摇,动也。 、 《尔雅》-摇,作也。 、 《管子·心术》-摇者不定。 、 《庄子·则阳》-复命摇作。 、 《考工记·矢人》-夹而摇之。 、 《古诗十九首》-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蒙络摇缀。 、 柳宗元《断刑论》-痒不得搔,痹不得摇。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摇头而歌。 、 清·姚鼐《登泰山记》-动摇承之。
【组词】
摇旗打鼓、 摇铃打鼓、 摇颭、 摇风、 摇摆气势、 摇席破座、 摇唇鼓舌
2.
【旦】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 《世说新语·贤媛》-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 《左传·成公十六年》-旦而战,见星未已。 、 清·方苞《狱中杂记》-号呼达旦。 、 《乐府诗集·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组词】
旦日、 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