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0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03:14
撼动:动词,意指用力摇动或震动,使某物移动或改变状态。字面意思是指通过力量使物体摇晃或动摇。
“撼动”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撼”和“动”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表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从物理上的摇动扩展到情感和思想上的动摇。
在**文化中,“撼动”常与力量和变革联系在一起。在社会变革的语境下,它可能指代对传统观念或体制的挑战和改变。
“撼动”给人以强烈的、有力的感觉,常与震撼、激动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它能够激发人的思考和情感反应,使人在心理上产生共鸣。
在个人经历中,“撼动”可能与某个重要的**或人的言行有关,如一位老师的某次演讲可能撼动了你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撼动了枝头的花蕾,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在英语中,“撼动”可以对应为“shake”或“stir”,但在表达情感或思想上的动摇时,可能会使用“move”或“touch”。
“撼动”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描述物理上的动作,也深刻地表达了情感和思想上的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这个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撼】
(形声。从手,感声。本义:摇动;动摇)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撼,动也。 、 韩愈《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宋史·岳飞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组词】
撼落、 撼摇、 撼顿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