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2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23:48
摇摆不定的字面意思是指在两个或多个选项之间犹豫不决,无法做出决定。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在面对选择时,心态或立场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改变主意。
摇摆不定的词源较为直观,由“摇摆”和“不定”两个词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摇摆”指的是物体来回摆动,而“不定”则表示不稳定或不确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摇摆不定”。
在现代社会,摇摆不定常常与个人决策能力、自信和稳定性相关。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面临众多选择,摇摆不定可能被视为缺乏决断力的表现。
摇摆不定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焦虑和不确定。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秋千在风中摇摆的画面,象征着内心的不安和动荡。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在两个职业道路之间做出选择的情境,那时我感到非常摇摆不定,最终通过深入思考和咨询他人,才做出了决定。
在诗歌中,可以将“摇摆不定”融入描述自然景象的诗句中,如:“秋风摇摆不定,落叶随风起舞,心随叶动,思绪万千。”
摇摆不定可以联想到钟摆的来回摆动,或是风中摇曳的树枝。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钟表的滴答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决策的压力。
在英语中,“摇摆不定”可以对应为“indecisive”或“wavering”。不同文化对决策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摇摆不定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在各种文化中都有所体现。
摇摆不定是一个描述人类心理状态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并在自己的表达中更准确地传达犹豫和不确定的情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丰富语言表达和提高沟通效果至关重要。
小资产阶级也常摇摆不定,只有无产阶级是最不妥协的革命阶级。
不要与这些~的人谈生意。
1.
【摇】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摇,动也。 、 《尔雅》-摇,作也。 、 《管子·心术》-摇者不定。 、 《庄子·则阳》-复命摇作。 、 《考工记·矢人》-夹而摇之。 、 《古诗十九首》-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蒙络摇缀。 、 柳宗元《断刑论》-痒不得搔,痹不得摇。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摇头而歌。 、 清·姚鼐《登泰山记》-动摇承之。
【组词】
摇旗打鼓、 摇铃打鼓、 摇颭、 摇风、 摇摆气势、 摇席破座、 摇唇鼓舌
2.
【摆】
(形声。从手,罢声。本义:撇开;摆脱)。
同本义。
【引证】
杜甫《桥陵》-何当摆俗累,浩荡乘沧溟?
【组词】
摆落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