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2:26
“愿者上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愿意的人自己上钩。基本含义是指自愿去做某件事情,或者自愿接受某种结果,通常带有一定的风险或不利后果。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明知有风险或不利,但仍然自愿去做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愿者上钩”常用于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或行为动机,强调人物的自愿性和主动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调侃或讽刺那些明知故犯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谈判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自愿接受某种条款或条件的情况。
同义词:
反义词:
“愿者上钩”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自愿接受某种命运或结果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愿者上钩”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于自愿性和主动性的重视。在社会交往中,自愿接受某种结果被视为一种成熟和负责任的态度。同时,这个成语也常用于提醒人们要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谨慎和警觉。它提醒我在做决定时要三思而后行,不要轻易被表面的诱惑所迷惑。联想方面,我会想到那些明知有风险但仍然选择冒险的人,以及他们在面对结果时的态度。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参与了一个投资项目,明知有风险但还是选择了“愿者上钩”。最终,我确实遭受了一些损失,但这次经历让我更加谨慎,也更加理解了“愿者上钩”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愿者上钩,风浪无惧, 明知险途,心自坚定。 诱惑在前,选择在己, 一念之间,命运自定。
在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河边,手持钓竿,明知鱼钩上有饵,但仍然选择放下钓竿,等待鱼儿上钩。在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首歌曲的旋律,歌词中反复强调“愿者上钩”,传达出一种自愿和坚定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ggars can't be choosers”(乞丐不能挑三拣四),虽然含义略有不同,但也表达了自愿接受某种结果的意思。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有类似的表达,强调自愿性和主动性。
通过对“愿者上钩”这个成语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和含义。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人对于自愿性和主动性的重视,也提醒我在做决定时要谨慎和负责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
“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1.
【愿】
(形声。从页(xié),原声。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 谨慎;老实,质朴。
【引证】
《说文》-愿,谨也。 、 《周书·谥法》-思厚不爽曰愿。 、 《韩非子·诡使》-无利于上谓之愿。 、 《书·皋谟》。郑注:“谓容貌恭正。”-愿而恭。 、 《考工记·弓人》-则莫能以愿中。 、 《周礼·大司寇》-上愿纠暴。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大府召视儿,幼愿耳。
【组词】
愿恭、 愿款、 愿法、 愿敏、 愿婉、 愿懿、 愿民
大头。
【引证】
《说文》-願,大头也。从頁,原声。宋公孙願绎字硕父。
2.
【者】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同本义。
【引证】
五代·王衍《醉妆词》-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组词】
者回、 者般、 者流、 者番、 者里、 者个、 者边
3.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4.
【钩】
(会意。从金,从句,句亦声。“句”(gōu),弯曲。也具有表意作用。本义:衣带上的钩。引申为“ 钓鱼或挂物用的钩”)。
形状弯曲,用于探取、悬挂器物的用品。可分为钓钩、挂钩、带钩等。
【引证】
《说文》。韵会引作“曲鉤也。”-鉤,曲也。 、 《玉篇》-鉤,曲也,所以鉤悬物也。 、 《周礼·春官·巾车》-金路鉤。 、 《国语·晋语》。注:“带鉤也。”-申孙之矢,集于桓鉤。 、 《孟子》-岂谓一鉤金。 、 《庄子·胠箧》-窃鉤者诛。 、 《诗·大雅·皇矣》。传:“鉤梯也,所以引上城者。”-以尔鉤援。 、 《汉书·韩延寿传》。注:“兵器也。”-作刀剑鉤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