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4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46:56
愿言: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表达愿望的话语”或“愿望的陈述”。它通常用来指代某人表达自己希望或愿望的言语。
在文学中,愿言常用于诗歌或抒情文中,用来表达深切的愿望或期望。在口语中,它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某些正式或文艺的场合,人们仍会使用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讨论愿望、目标或期望的语境中。
同义词:愿望、期望、心愿、祈愿 反义词:现实、事实、实际、现状
愿言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愿”(希望、愿望)和“言”(话语、言语)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就已经存在,用来表达人们的心愿和期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没有太大变化,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中国文化中,愿言常常与节日的祝福、新年的愿望或个人的梦想联系在一起。它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积极态度。
愿言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温暖和希望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愿望时,那种真诚和期待。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新年到来时,我都会写下自己的愿言,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愿言:
愿言如星辰,照亮夜行的路,
愿言如春风,温暖寒冷的心。
愿言让我联想到温暖的烛光和柔和的音乐,它们都能营造出一种温馨和希望的氛围。
在英语中,愿言可以对应为“wish”或“aspiration”,虽然这些词汇在日常使用中更为常见,但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愿望和期望的概念。
愿言这个词虽然不常在日常对话中使用,但它承载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能够丰富表达的层次和深度。了解和掌握这个词,对于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理解文学作品都有重要意义。
1.
【愿】
(形声。从页(xié),原声。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 谨慎;老实,质朴。
【引证】
《说文》-愿,谨也。 、 《周书·谥法》-思厚不爽曰愿。 、 《韩非子·诡使》-无利于上谓之愿。 、 《书·皋谟》。郑注:“谓容貌恭正。”-愿而恭。 、 《考工记·弓人》-则莫能以愿中。 、 《周礼·大司寇》-上愿纠暴。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大府召视儿,幼愿耳。
【组词】
愿恭、 愿款、 愿法、 愿敏、 愿婉、 愿懿、 愿民
大头。
【引证】
《说文》-願,大头也。从頁,原声。宋公孙願绎字硕父。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