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7:39
保护伞:字面意思是指用来遮挡阳光或雨水的伞,比喻意义上指能够提供庇护、保护或遮掩的人或事物,通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组织因其地位、权力或关系而能够避免受到负面影响或责任追究。
“保护伞”一词源于实际的雨伞,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比喻意义逐渐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特别是在描述权力结构和腐败现象时。
在许多社会中,“保护伞”与腐败和不公正紧密相关,是公众讨论和批评的对象。它反映了社会对于权力监督和透明度的需求。
该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公平、滥用权力和道德败坏。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或听说某人因为“保护伞”而逃避了应有的责任或惩罚,这种情况下,“保护伞”成为一个讨论社会正义和道德标准的话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权力的阴影下,他是那把无声的保护伞,遮蔽了真相,也遮蔽了光明。”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巨大的黑色雨伞覆盖在一个城市上空,象征着权力的阴影。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雨滴打在伞面上的声音,象征着社会问题的持续存在。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umbrella”也有类似的比喻用法,但在不同文化中,其具体含义和使用情境可能有所不同。
“保护伞”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语言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也揭示了社会对于权力和正义的复杂态度。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类词汇对于提升沟通的准确性和深度至关重要。
你不要充当黑势力的~
1.
【保】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背子于背)。
同本义。
【引证】
唐兰《殷墟文字记》-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
2.
【护】
(形声。从言,蒦(huó)声。本义:保卫;保护)。
同本义。
【引证】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吏护还之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吾欲护汝。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从我杀贼护家室。 、
【组词】
护队、 护藏、 护梁、 护镜
3.
【伞】
(繖为傘的古字)。
特指伞盖。长柄,圆顶,伞面边缘有流苏下垂,也称马伞。古代仪仗的一种,用不同颜色区别品级的高下。知府以上用黄色,知州以下用蓝色。
【引证】
《魏书·裴延传》-服素衣,持白伞白幡。 、 《儒林外史》-人只看见他大门口,今日是一把黄伞的轿子来…。
【组词】
伞子、 伞扇、 伞竿、 伞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