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4:11
词汇“不移晷”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不移晷”字面意思是指日晷上的影子不移动,比喻时间停滞不前,或者形容某种状态或情况长时间不变。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时间的静止,或者某种状态的持久不变。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中,可能会被引用以表达特定的古风或历史感。
“不移晷”这个词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对日晷的观察。日晷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通过太阳的影子来判断时间。当影子不移动时,意味着时间似乎停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其他更通俗的表达所替代。
在古代社会,日晷是重要的计时工具,因此与日晷相关的词汇往往带有时间的意味。在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发展,日晷已经被更精确的计时工具所取代,因此这个词汇也逐渐淡出了日常语言的使用。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古朴、沉静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庭院、静谧的时光和不变的情感。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古雅,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但在某些特定的写作或演讲中,如果需要表达时间的静止或状态的不变,可以使用这个词汇来增添文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庭院深深深几许,不移晷影伴孤灯。”(表达时间的静止和孤独的氛围)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庭院、静止的日晷影子;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筝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朴、宁静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时间的静止或状态的不变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不移晷”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移】
(形声。从禾,多声。本义:移秧)。
同本义。泛指移植。
【引证】
《说文》。徐灏注:“戴氏侗曰:‘移,移秧也。凡种稻必先苗之而移之,迁移之义取焉,别作。灏按:禾苗茂密乃移种之。’”-移,禾相倚移也。
【组词】
移花、 移根、 移种,移莳
3.
【晷】
(形声。从日,咎声。本义:日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晷,日景也。 、 汉·张衡《西京赋》-白日未及移其晷,己狝其什七八。 、 马中锡《中山狼传》-相持既久,日晷渐移。
【组词】
晷昃、 晷曜、 晷仪、 晷景、 晷柱
1. 【不移晷钟离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