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4:42
“不祧之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不能迁移的祖宗牌位。基本含义是指不可动摇或改变的根本、基础。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种原则、信仰或传统非常稳固,不容改变。
在文学作品中,“不祧之宗”常用来形容家族的传统或某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社会学中,它可能被用来讨论不可动摇的社会结构或文化传统。
同义词:
反义词:
“不祧之宗”源自古代的家族制度,祧是指祖宗的牌位,不可移动,因此“不祧之宗”逐渐演变为形容不可动摇的根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家族或。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和祖先崇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不祧之宗”这个词汇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和对家族根基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强调某些社会价值观或原则的不可动摇性。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庄重、稳固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沉淀和传统的力量。它可能会激发人们对传统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敬畏。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家族传统或企业文化时使用这个词汇,以强调某些价值观的不可动摇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不祧之宗,家族的灯火,照亮了千年的路。”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家族祠堂,牌位整齐排列,庄严肃穆。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到悠扬的古琴声,回荡在古老的庭院中。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不可动摇的根基”或“永恒的传统”在不同语言中都有体现。
“不祧之宗”这个词汇深刻地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和对根基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不可动摇和稳固的含义。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曾文正公略师班氏,其文规恢闳阔,遂崒然直哜两汉,况进于此者邪?故今断以马、班、韩、欧为百世不祧之宗云。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祧】
(形声。从示,兆声。从“示”与祭祀有关。本义:祀远祖、始祖之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祧,祭也。 、 《广雅》-祧,祭先祖也。 、 《周礼》-守祧八人,掌先王先公之庙祧。 、 蔡邕《独断》-文武为祧,四时祭之而已。 、 《礼记》-远庙为祧。
【组词】
祧迁、 祧庙
迁庙。帝王对世数远隔之祖,依制将其神主迁入远祖之庙,故迁移神主也称祧。
【引证】
《新唐书》-已祧之主,不得复入太庙。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宗】
(会意。从宀示。示,神祇,宀,房屋。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本义:宗庙,祖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宗,尊祖庙也。 、 《虞书》。传:“主郊庙之官。”-汝作秩宗。 、 《周礼·肆师》-凡师甸用牲于社宗。 、 《仪礼·士昏礼》-承我宗事。 、 《诗·大雅·凫鹥》-既燕于宗。 、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寡君闻君有不令之臣为君忧,无宁以为宗羞? 、 《孔子家语》-故筑为宫室,设为宗祧。
【组词】
宗守、 宗邑、 宗稷、 宗仪、 宗彝、 宗器
1. 【不祧之宗打一正确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