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6:5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6:56:56
词汇“物贡”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专业的词汇,或者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根据字面意思,“物贡”可以理解为“物品的贡品”或“作为贡品的物品”。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物贡”指的是古代或特定文化中,作为贡品献给君主、神明或上级的物品。这些物品通常是珍贵的、有特殊意义的,或者是地方特产。
“物贡”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贡品”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在古代**,物贡是地方向中央政权表示忠诚和归属感的一种方式,也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一种经济和文化交流方式。
提到“物贡”,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尊卑有序的社会结构,以及对权力中心的敬畏。
由于这个词汇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如果在一个历史研究项目中,可能会涉及到对物贡的研究和分析。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物贡”来描绘古代的宫廷生活或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想象一幅古代宫廷的画面,官员们手持各种物贡,缓缓步入宫殿,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筝或笛子的悠扬旋律。
在其他文化中,如古埃及、古罗马等,也有类似的贡品制度,但具体名称和物品可能有所不同。
“物贡”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对于理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历史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结构。
1.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2.
【贡】
(形声。从贝,工声。本义:进贡,把物品进献给朝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贡,献功也。 、 《释言》-贡,上也。 、 《广雅》-贡,献也。 、 《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 、 《周礼·大司徒》。注:“贡地所生,谓九谷。”-以令地贡。 、 《周礼·小司徒》。注:“谓九谷三泽之材也。”-以任地事而令贡赋。 、 《考工记·匠人》注-贡者,自治其所受田,贡其税谷。 、 《聊斋志异·促织》-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组词】
贡奉、 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