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3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37:27
智能材料是指一类具有感知环境变化并能做出相应反应的材料。这些材料通常集成了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外部刺激(如温度、光线、压力、电场或磁场)改变其物理性质(如形状、颜色、硬度或导电性)。
在专业领域,如材料科学、工程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中,“智能材料”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术语,用于描述那些能够模拟生物体响应环境变化能力的先进材料。在口语和文学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见,但如果提及,通常会带有科技感或未来感。
同义词:响应性材料、自适应材料、智能复合材料。 反义词:传统材料、非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一词源于对材料科学和工程学中对材料性能提升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个概念逐渐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在现代科技驱动社会中,智能材料代表了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它们在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工业效率和推动医学进步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提到智能材料,可能会联想到科幻电影中的高科技设备或未来城市。这种材料激发了对未来技术可能性的乐观和好奇。
在日常生活中,智能材料的应用可能不那么显而易见,但它们确实存在于我们使用的某些高科技产品中,如智能手机的屏幕或某些高级**装备。
在诗歌中,可以将智能材料比喻为“自然的魔术师”,它们能够感知并适应周围的世界,就像自然界中的生物一样。
想象一下,一个由智能材料制成的房间,能够根据你的心情改变颜色和音乐,创造一个完全个性化的环境。
在不同文化中,智能材料的概念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和应用。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可能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更侧重于技术创新。
智能材料是一个充满潜力的领域,它不仅代表了科技的进步,也反映了人类对材料性能不断追求的愿望。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对于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可能性具有重要意义。
1.
【智】
(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 同本义。
【引证】
《荀子》引《孟子》-然后智生于忧患。 、 《韩非子·说难》-甚智其子。 、 《墨子·公输》-不可谓智。 、 《三国志·诸葛亮传》-智术浅短。 、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
【组词】
智赛隋何,机强陆贾、 智数
智慧,智谋。
【引证】
《法言·脩身》-智,烛也。 、 《韩非子·显学》-智,性也。 、 《淮南子·俶真》-智者,心之府也。 、 《管子》-四时能变谓之智。 、 贾谊《治安策》-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
【组词】
智着、 才智、 智刃
2.
【能】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引证】
《说文》-能,熊属。足似鹿。 、 《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梦黄能入于寝门。 、 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
3.
【材】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材,木梃也。 、 《周礼·太宰》-五曰材贡。 、 《国语·晋语》。注:“横木也。”-驾而乘材。 、 《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无所取材。 、 《庄子·人间世》-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 《楚辞·九章·怀沙》-材朴委积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组词】
木材;材器
4.
【料】
(会意。从斗,从米,表示用斗量米。本义:称量)。
计数;计量;核计。
【引证】
《说文》-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会意。 、 《国语·晋语》。注:“数也。”-宣王料民于太原。 、 《国语·楚语》-楚师可料也。 、 《国语·周语上》-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多少。
【组词】
料校、 料民、 料数、 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