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0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3:09
枕戈击楫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枕着戈矛,击打着船桨”。这个成语形容战士时刻准备战斗,不放松警惕,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枕戈击楫 常用来形容战士的英勇和决心,如古代诗词中描述边塞将士的情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军事或历史相关的讨论中,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
枕戈击楫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枕戈待旦,击楫而歌。”后来逐渐演变成形容战士时刻准备战斗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枕戈击楫** 体现了忠诚和勇敢的精神,是军人荣誉和责任的象征。
这个成语给人以紧张和备战的感觉,联想到战士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军事题材的作品或讨论中,它可以很好地传达战士的决心和准备状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枕戈击楫夜未央, 边塞风霜映月光。 铁甲寒光凝霜露, 战士心中无畏惧。
想象一个战士在夜晚枕着戈矛,听着远处战鼓的声音,准备随时投入战斗,这样的场景充满了紧张和备战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leeping with one eye open",但这个表达更多是指保持警惕,而不是随时准备战斗。
枕戈击楫 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战士的状态,也传达了一种坚韧和准备战斗的精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1.
【枕】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枕,卧所荐首也。 、 《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 、 《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险且枕。 、 《战国策》。-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组词】
枕上之花、 枕箱、 枕山、 枕中术、 枕中书
2.
【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引证】
《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 、 《书·顾命》-执戈上刃。 、 《书·牧誓》-称尔戈。 、 《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 、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3.
【击】
(形声。从手,毄(jī)声。本义:敲击,敲打)。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以击柱。 、 、 《资治通鉴·唐纪》-留击柝者。 、 、 《楚辞·九歌·国殇》-援玉 枹兮击鸣鼓。
【组词】
击壤、 击节、 击鞠
4.
【楫】
(形声短的船桨)。
同本义。短曰楫,长曰楫。
【引证】
《韵会》-棹,短曰楫,长曰棹。 、 《说文》-楫,舟擢也。 、 《诗·卫风·竹竿》-桧楫桧舟。 、 《楚辞·哀郢》。注:“船櫂也。”-楫齐扬以容与兮。 、 《汉书·贾谊传》-亡维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