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13:0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3:08:14
“枕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枕着兵器睡觉。基本含义是指时刻准备战斗,形容警惕性极高,随时准备作战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枕戈”常用来形容战士的英勇和警惕,如“枕戈待旦”表示战士整夜不眠,随时准备战斗。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军事、历史或武术相关的讨论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同义词:
反义词:
“枕戈”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枕戈待旦,以待天明。”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固定的成语,用来形容战士的警惕和准备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枕戈”象征着战士的忠诚和勇敢。在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都被描述为枕戈待旦,如岳飞、关羽等,这些形象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广为流传。
“枕戈”给人以紧张、警惕和英勇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战士在黑暗中紧握兵器,随时准备战斗的场景,这种形象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在日常生活中,“枕戈”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军事、历史或武术时,这个词汇可以很好地表达战士的警惕和准备状态。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枕戈”来描绘战士的形象:
夜深人静时,枕戈待旦中,
星光映兵刃,寒气透甲胄。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战士在夜晚枕着兵器睡觉的场景,周围是寂静的营地和闪烁的星光。听觉上,可能会有远处战鼓的声音或风吹过兵器的轻微响动。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sleeping with one eye open”(睁一只眼睡觉),虽然不如“枕戈”那样具体和形象,但也表达了类似的警惕状态。
“枕戈”是一个充满力量和警惕感的词汇,它不仅在文学和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日常语言中有着特定的应用场景。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战士的英勇和警惕状态。
1.
【枕】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枕,卧所荐首也。 、 《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 、 《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险且枕。 、 《战国策》。-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组词】
枕上之花、 枕箱、 枕山、 枕中术、 枕中书
2.
【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引证】
《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 、 《书·顾命》-执戈上刃。 、 《书·牧誓》-称尔戈。 、 《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 、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