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8:08
“枕戈尝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枕着兵器,尝着苦胆。这个成语源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述了越王勾践在被吴国打败后,为了不忘国耻,每天枕着兵器睡觉,尝着苦胆,以此激励自己不忘复仇的故事。基本含义是指为了达到某个目标,不惜忍受极大的痛苦和困难,时刻准备着复仇或奋斗。
在文学作品中,“枕戈尝胆”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坚韧不拔和决心。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军事相关的讨论中,它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军事学,这个成语被用来分析和解释古代战争策略和领导者的决心。
同义词:卧薪尝胆、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反义词:安逸享乐、得过且过、无所作为
“枕戈尝胆”源自**古代历史,特别是越王勾践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但其核心意义——通过极大的努力和牺牲来实现目标——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枕戈尝胆”象征着坚韧和决心,是许多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主题。它反映了人民对于坚持和奋斗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决心和毅力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为了长远目标而不惜一切代价的人。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激励自己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的态度。例如,在准备重要的考试或面对职业挑战时,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保持决心和毅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枕戈尝胆夜未央,星光不负赶路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战士枕着兵器,面容坚毅,背景是战火纷飞的战场。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激昂的进行曲,增强这种决心和毅力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leeping with one eye open”(睁一只眼睡觉),虽然意思不完全相同,但都表达了时刻警惕和准备的状态。
“枕戈尝胆”是一个充满力量和决心的成语,它不仅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深度和表现力。
陛下英略纬天,沉明内断,横剑泣血,枕戈尝胆。
今日之事,正当~,内修外攘,使刑政修而中国强,则二帝不俟迎请而自归。
1.
【枕】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枕,卧所荐首也。 、 《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 、 《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险且枕。 、 《战国策》。-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组词】
枕上之花、 枕箱、 枕山、 枕中术、 枕中书
2.
【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引证】
《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 、 《书·顾命》-执戈上刃。 、 《书·牧誓》-称尔戈。 、 《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 、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3.
【尝】
(形声。从旨,尚声。“旨”,滋味美。本义:辨别滋味,品尝)。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月令》-天子乃以雏尝黍。 、 《礼记·曲礼》-臣先尝之。 、 《论语》-不敢尝。 、 《汉书·礼乐志》-百鬼迪尝。 、 《诗·小雅·甫田》-尝其旨否。
【组词】
尝酒;尝食、 尝酎
4.
【胆】
(形声。从肉,詹声。本义:胆囊。动物体内消化器官之一)。
同本义。通称胆或苦胆。
【引证】
《说文》。俗字作“胆”。-膽,连肝之府也。 、 《素问·灵兰秘典论》。按,形如瓶,长三寸,在肝之短叶间。华佗曰:“胆者,中清之府,号曰将军。主藏而不泻。”-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 《淮南子·精神》。注:“胆,金也。”-胆为云,肝为风,肾为雨。 、 李白《行路难》-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组词】
胆结石、 胆裂、 胆裂魂飞、 胆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