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10:4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10:45:57
滔滔不绝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说话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基本含义是指某人说话非常流畅,连续不断,通常用来形容人说话多、话多且不停。
“滔滔不绝”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原意是指水流不断,后来引申为形容说话连续不断。
在**文化中,能言善辩被视为一种才能,尤其是在古代的辩论和政治场合。因此,“滔滔不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既欣赏又有些厌烦。欣赏是因为它体现了说话者的口才和知识,厌烦则是因为有时候过多的说话可能会让人感到疲惫。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参加一个会议,有一位嘉宾滔滔不绝地分享了他的经验和见解,虽然内容丰富,但因为时间过长,让听众感到有些疲惫。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话语如滔滔江水,不绝于耳,每一句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
想象一个演讲者在台上滔滔不绝地演讲,台下的听众聚精会神地听着,这种场景可以联想到流水不断、声音连绵的画面。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talk a mile a minute”或“non-stop talking”,都用来形容说话非常快且连续不断。
“滔滔不绝”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不仅帮助我描述说话的连贯性,也让我意识到在交流中适度的沉默同样重要。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语言的多样性和表达的艺术。
斡离不得汪豹献了李刘隘口,无人阻当,~,把十万大兵尽数渡了黄河。
唐朝时期,中书侍郎张九龄负责吏部选拔人才,他主张不循资格用人,设十道采访使,受到皇帝的赞许。他不但能很好地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而且是有才的诗人。他能言善辩,每当谈论经书时总是滔滔不绝,像下阪走丸一样毫无阻碍
1.
【滔】
(形声。从水,舀(yǎo)声。本义:水势盛大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滔,水漫漫大貌。 、 《广雅》-滔,漫也。 、 《书·尧典》-象恭滔天。 、 、 《诗·齐风·载驱》-汶水滔滔。 、 《诗·小雅·四月》-滔滔江汉。 、 《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
【组词】
滔涸、 滔漭、 滔滔滚滚,滔漫
2.
【滔】
(形声。从水,舀(yǎo)声。本义:水势盛大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滔,水漫漫大貌。 、 《广雅》-滔,漫也。 、 《书·尧典》-象恭滔天。 、 、 《诗·齐风·载驱》-汶水滔滔。 、 《诗·小雅·四月》-滔滔江汉。 、 《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
【组词】
滔涸、 滔漭、 滔滔滚滚,滔漫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绝】
(会意。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绝,断丝也。 、 《史记》-冠缨索绝。
【组词】
绝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