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9:29
“滔天之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水势浩大,波涛汹涌,形容气势非常强大,不可阻挡。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某种力量或情绪的强烈和不可遏制。
在文学作品中,“滔天之势”常用来形容自然灾害的威力和战争的激烈场面,如洪水、海啸、战争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愤怒或某种社会**的强大影响力。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或军事学,它可能用来描述极端天气现象或军事行动的规模和强度。
“滔天之势”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在描述自然灾害和战争的文献中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逐渐扩展到形容各种强大的力量和情绪。
在**文化中,水常常被用来象征变化和流动,而“滔天之势”则强调了这种变化的极端和不可控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社会变革的剧烈和不可预测性。
这个词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联想到巨大的力量和不可阻挡的势头。它可能引发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在面对巨大挑战时的无力感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观看关于自然灾害的纪录片时听到这个词汇,它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脆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滔天之势,波澜壮阔,心潮澎湃,梦想无垠。”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看到波涛汹涌的海浪,听到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这些都能增强“滔天之势”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tidal wave of force”或“an overwhelming forc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强大和不可阻挡的意味。
“滔天之势”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它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壮观景象,也反映了人类情感和社会变革的强烈动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能力。
股肱非挑战之秋,刘石有滔天之势,疗饥中断,婴戈外绝,两京沦狄,再驾徂戎。
1.
【滔】
(形声。从水,舀(yǎo)声。本义:水势盛大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滔,水漫漫大貌。 、 《广雅》-滔,漫也。 、 《书·尧典》-象恭滔天。 、 、 《诗·齐风·载驱》-汶水滔滔。 、 《诗·小雅·四月》-滔滔江汉。 、 《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
【组词】
滔涸、 滔漭、 滔滔滚滚,滔漫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势】
(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 《明史·海瑞传》-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组词】
势家、 失势、 权势、 势子、 势利、 势任、 势利场